该调查研究是由602位来自不同岗位的高管共同完成的。其中有228位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和企业主,其余则来自各企业主要部门:人力资源、财务、市场营销、销售、执行及研发。在这些高管中,78%为男性,其余22%为女性。他们的平均工作年龄为14年。
受访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发达国家深陷经济衰退的泥沼之中,中国越来越被视为为数不多的仍能实现良好商业回报的地区之一。根据《2012中国企业调查报告》中对中国商业环境调查的总体研究结论显示,中国本土和在华外企对于在中国开展商业活动的前景信心十足。
此项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信心指数,该指数显示,两个被调查群体----本土企业和在华外企均对2012年持乐观态度。而对于未来五年在中国的运营前景,从0(完全没有信心)到10(最大信心)的区间内,他们的平均信心指数达到了7.24。
2011年,75%的受访公司的销售收入比2010年增加(33%)或者大幅增加(42%)。大多数公司对未来持乐观态度,12%的公司的销售收入与2010年相比减少(7%)或者大幅减少(5%)。
83%的受访公司2011年是盈利的。10%达到收支平衡,只有2%出现大幅亏损。另外,有29%的公司的毛利率超过15%。总体来说,受访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盈利性很好。
调查显示,大多数外企也实现了盈利,但是不如本土企业那么多。66%的外企在2011年实现了盈利,大约20%收益率达到15%及以上。这一点再次提高了本土企业对于中期市场的信心,并且证明了营业额增长并不需要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基于公司2011年的业绩,受访本土企业和外企都计划在2012年扩大投资。大约59%的本土企业和55%的外企计划在2012年扩大投资超过10%,22%的本土企业和15%的外企计划扩大投资30%以上。
人力资源成为瓶颈
受访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在增长,但中欧的《2012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指出,大部分受访公司在2011年面对的挑战与2010年类似,人力资源管理仍然是首要问题。
受访公司称很难找到称职的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不是缺少必要的技能就是工资期望太高。总的来说,员工流动率较高,使他们符合岗位要求有一定难度,对新进员工经常进行培训的需求很大。这些都给公司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2011年的员工流动率显示,在所有级别中,非技术工人的流动率最高。受访公司采用多种不同方式挽留人才,其中最有效的三种是提高公司认同感和归属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路径,高于平均水平的薪酬。报告指出,不管公司采取哪种方式,都需要对所有人力资源活动给予关注,以挽留人才,降低各层次的人员流动率。
来源: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