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
3月的中原大地还是春寒料峭。长葛市许昌技术经济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马二辉和他的80多名同学正在抓紧时间围着老师讨教。行李就放在他们脚下,这节课下课,他们将作为富士康的准员工,统一前往富士康深圳厂区进行实训。“已经有实训完的师兄回来上岗了,听说一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块呢。”马二辉高兴地说,“几个月的工资就顶上父母在农村种一年地的收入了。”
不靠山,不临水,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90%的“农业大市”,长葛市政府审时度势选择实施“职教强市”工程,集政、校、企全力组建了长葛市职业教育集团,培养当地企业急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并大力推进“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逐步实现了向“工业强市”的华丽转身。去年,该市完成生产总值243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河南省所辖百余个县(市)中已居第11位。
校企合作 订单实训
日前,河南易和电器有限公司刚刚拿下美国库柏集团的一个千万元大单,这对于地处长葛的这家中型企业来说,可谓是拿到了启动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金钥匙。原来,得知世界500强之一的库柏集团要在河南招标生产一款高端产品的配件,生产加工的难度很大。接到易和电器的求助后,许昌技术经济学校立即派专业教师前往支援,最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自创了一套刀具,成功解决了这个小配件的大难题,拿下了库柏集团的大单子。
作为长葛市职教集团的企业理事成员单位之一,易和电器与职教集团内的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开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双方共建了订单班和实训基地,互派技术人员和教师指导教学及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培养出的许多人才现已成为该公司的顶梁柱。“像我们公司的技术部经理赵战洪就是该校的毕业生,之前公司为中国电科院生产变压器的一个配件,技术难题就是他攻克的,不仅在产品功能方面实现了优化,还把正常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期缩短了一半,公司现有的5项专利技术中,有两项也是他主导研发的。”说起参与职教集团后企业的收益,该公司主抓生产的乔经理如数家珍。
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
去年,长葛在全市全面启动了“万名农民读中职学技术”工程,依托市职教集团,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并与主办学校——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共同制订方案,在全市各个乡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设立分校,招收16至45岁的农村基层干部、返乡农民工、农村专业户等适龄农民,通过弹性学制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学校为这些农民学生开设了14个专业,既有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涉农专业,也有机电、数控技术等与当地经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这些农民学生在2至5年的时间内,学完所有课程并经考试成绩合格后,就可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专业学校学历证书,而且他们在学习期间,不仅不用交任何费用,市财政还给每人每天20元的生活补贴。
目前,长葛市12个乡镇和城区4个办事处以及部分企业,适龄农民报名参加“读中职、学技术”的总数突破了7000余人,其中有3000余名适龄农民正在进行紧张有序的分期学习。
“能否把职校师资培养纳入全国通派”
“如今,眼瞅着前来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师明显不够用了。”尽管政府统筹办职教让长葛市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欣喜之余职业学校还是有后顾之忧。许昌技术经济学校副校长师振华说:“按照教育部规定的职业学校生师比,我们学校应该有近400名专任教师,但现在学校的教师却只有238人。”
由于长葛是一个县级市,一些好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大都不愿意来任教,不足的教师只好从相关企业外聘,很不容易。对此,武建民有个美好的期盼:“能不能把职业学校的师资培养纳入全国或者全省的通派?就像特岗教师的培养那样,由国家统一培养和分配到各个职业学校。”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期盼,“就是国家能否制定相关政策,让职业学校也能有申请贷款的资质”。
河南日报农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