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无量,道德没有底线?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曾表示:“互联网在中国发展了十几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互联网的‘纯真年代’已经彻底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现在我们步入了‘电子丛林’。互联网现已变成各种有目的的群体进行操作和摆弄的舆论博弈场。当互联网的舆论场成为各方利益必争之地,这些利益就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推动网络舆论朝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网络删贴只不过是这些力量四处涌动的外在表现而已。”
网络的发展无一不昭示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进步总是到付出代价的,工业的进步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们的健康为代价;网络的发展以相互之间的疏离为代价。如果说这一切都在因为人们意识的逐渐提高而有所改变,那么网络水军的出现,金钱挑战道德在大范围中蔓延。
今年3.15再次让隐藏在幕后的网络水军、删贴公司暴露在公众面前。这些公司一般从事两项工作,一是网络推手,成就网络红人,引导舆论,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宣传的目的;二就是危机公关,这一点看看蒙牛与伊力就可以了。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网络负面信息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原来仅仅是靠人情删掉不利信息的“网络删贴工作”,也逐渐“职业化”,从而催生了一个靠网络吃饭的新鲜群体———“网络删贴公司”。
这些删贴公司就成为了另类公关公司,主要处理危机公关。很多从事这方面的人都可以是兼职,按照事件的缓急轻重委托公司会给出不同的价位。甚至有人报出网络编辑一年删贴收入超70万。这种诱惑,致使很多人投入到了强大的网络水军队伍当中。
在网络水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媒体行业的专业人士,或者是通过网络相互拉拢联系的年轻人。前者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这样做,已然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规范,他们没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对于新闻这个行业的人士觉悟性亟待加强。后者更多的需要的是自身的约束,用自身的判断力来明辨是非,不要因为现实的压力而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
公司、个人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自律是需要拧成一股绳的。2011年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在即,找工作的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做出适当的妥协,但妥协也是要有原则的。我们可以暂时放弃梦想、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但不能放弃道德的底线,这也是做人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