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职场三大“新悖论”-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内外动态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中国中小企业为何做不大?
固顶文章 新年《资费新政》出台
固顶文章 用“红包”奖励签到是否可行
固顶文章 “第三方考勤”破茧而出
固顶文章 面对“迟到早退”“加班加点
固顶文章 “劳动时间精细智能管理”促
固顶文章 “企业全息管理”座谈会 在
固顶文章 “职通车”乘客抢座开始报名
固顶文章 企业不能随意调岗降薪滥用自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透视中国职场三大“新悖论” 2011/2/16
 


 
透视中国职场三大“新悖论”
 
    编者按:近期,一些现象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寒窗十余载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待遇与农民工相差无几;公务员成为中国十大压力行业之首,并自称“弱势”群体,与此同时,参加"国考"的人数却在7年间涨了16倍;春节刚过,用工荒再次来袭,但同时“讨薪难”、“加班费是个传说”一样存在。
    转型中国变革加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层面交错纵横,形成了上述“悖论”共存的局面。它提供给我们一个观察的渠道和平台,由此见微知著:“改革依然在过大关”,但是在往“好的方向”变化着。
 
  悖论一:大学生民工:论知识是大学生,讲待遇是农民工
 
    现象
    保安员、保洁工、快递员、卖串串香的小贩、建筑工地绿化员、街头兜售手机的游商、做凉皮和刨冰的店员、汽车贴膜小工、胡辣汤小摊摊主……
看到以上打着“农民工”烙印的职业时,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正是记者在重庆、河南、浙江三省(市)所调查的一批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他们被赋予这样的称谓:“大学生农民工”。详细
 
    职场中人
    社会到底需要我做什么
    2008年,学了5年动物医学专业的樊自举走出校门,却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近半年来,他在郑州城中村街上摆摊卖小商品,一天挣个三五十元;加上在补习学校代课的小李一月千元的收入,勉强度日。
和樊自举同租一套房子的,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李太白。近半年来,李太白靠批发“山寨手机”,沿街推销维持生计。“在街上,问10个人,可能没一个人买,问100个人,至少有2个要买。”李太白说,“城里人多,机会就多,回到农村,没有这么多人。”详细
 
    认为自己弱势的不到五成
    83.6%的“蚁族”受访者认为未来5年到10年内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会“提升”,65.6%的受访者对自己未来成功很有信心。可见,蚁族对自己的未来仍然保持乐观,这个预期抑制了“弱势心理”的产生。详细
 
    解读
    大学生待遇上升空间大 农民工待遇提高是价值回归
 
 
    劳动力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紧缺时价格就会上涨,不论你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从每年160多万人上升到660万人,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供给加大不可否认。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存在着供需结构上的不对称。千军万马都想涌入一线城市,都想捧上“金饭碗”,而需求总是有限的,大部分人的希望注定会落空。
    不过,大学生的起薪和农民工的工资越来越接近,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差距在缩小,却忽略了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工作几年后,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拥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他们职场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另外,农民工工资上涨,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工资水平被低估了,在当前“用工荒”的背景下,他们的劳动力价值逐渐回归真实。详细
 
    反思
    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应对接
    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无业,这是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目前许多教育政策的制定不是以就业为导向,不看人才市场需求,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要在人才市场消化,这就造成一时难以消化、甚至消化不了的问题。”详细
  
悖论二:公务员成“弱势”,报考依然火热
    现象
    公务员压力重重 感到弱势
 
   
    当把目光聚焦到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时,我们会发现在重重压力下,他们工作生活变得异常沉重。长期以来,媒体对基层干部可以说“贬”多“褒”少;在不少人眼中,一些基层干部多为乱作为、不作为、无法无天的代名词。事实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当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压力同时袭来时,当“显规则”与“潜规则”合力施压时,当自身素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时,一些基层干部已经成了“被动化”生存的一族,在夹缝的挤压中,有不堪承受者甚至选择了极端行为自杀。详细
 
    公务员考试热一浪高过一浪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务员考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2010年年底的那次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1万人报考,比7年前的8.7万人高出了16倍,相当于每个岗位有64名竞争者,最热门的职位创下了4961∶1的纪录。详细
 
    职场中人
    发展经济压力大
    “对县委书记而言,县域经济发展的压力,仍然是最大的压力。”湖南衡南县委书记周千山说,“兄弟县市都在你追我赶,大踏步前进,稍不注意,就要被甩在后面。地方经济发展不起来,不仅财政吃紧,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鼓不起来,为政一方,不能造福百姓,于心有愧。”详细
 
 
    收入不透明 让公务员报考热持续
    许多普通公务员也十分感慨,他们的工资相比一些大企业并不算高,福利也没传闻中的那么多,但因为公务员收入不透明,对外界来说蒙有一层神秘色彩,常引起误解。在朋友言谈间,有人感觉很冤很委屈,甚至有人说,公务员成了“弱势群体”。详细
 
    解读
    “弱势是相对的
    针对党政干部自认弱势群体这一现象,专家分析指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预期,刚性的制度、公正公平的程序的缺乏是当下中国不安全感产生的源泉。另外,“弱势”是相对的,你在这一个环节强势,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能是弱势,而社会不公正、不公平等现象的普遍存在,使每个人都身受其害,“弱势”心态自然蔓延。 详细
 
    法治社会需要更多的弱势官员
    无论是官员对权力的敬畏,还是他们对政绩的压力,其实都是法治社会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民众对官员群体的整体期望。官员对行政权力抱有敬畏之心,才会将权力监督当作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官员对改善民生感到压力,才有可能提高行政效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详细
   
    反思
    让普通劳动者的权利更坚实
    “公务员热”和保障普通劳动者的权利与利益,实质上是“此消彼长”。本应公民的权利很大,公务员的权力很小;本应是民间富裕,而政府的每一分支出都很“吝啬”。因此,要让公务员热实质性降温,关键还是要让普通劳动者的权利更坚实,依靠诚实劳动也可以获得体面而富足的生活。详细
  
悖论三:年初“用工荒”,年底“讨薪难”
    现象
    用工荒 慌抢人
 
 
    2月12日,一名用工企业代表在向应聘者介绍岗位情况。当日,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甘肃劳务输出大县陇西县举行“人勤春早”大中专毕业生暨劳务用工洽谈会,邀请来自长三角地区为主的100多家企业在陇西县及周围地区招聘务工人员,缓解江浙企业的“用工荒”。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春节刚过,一场争夺农民工大战立即上演。成都、重庆、武汉等中西部城市纷纷采取下达招人指标、到车站码头围追堵截、加大宣传力度、给出优惠条件等措施,招揽农民工留在本地工作。最为典型的是,重庆市地方官员今年春节有一项新工作,设法把返乡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下来,以确保今年该市不出现“民工荒”。东部省份城市对农民工同样“求贤若渴”,各个火车站、汽车站都出现了火热的“接站人”。详细
 
    “流血讨薪缘何一再发生
    临近春节,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进入高发期,“流血讨薪”等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农民工讨薪为何不断遭遇惨剧,年复一年的“讨薪难”何时才能画上句号,记者就此在我国农民工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珠三角进行了调查。详细
 
    职场中人
    涨薪也难找到人
    记者来到了青岛市沈阳路自发劳务市场,一家洗衣店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店里用工缺口不小,怕招不到工人便提前下手,但来到这却发现招聘单位不少,找工作的人却不多,为“抢到人”,他只能把原先定好的工资标准涨了又涨:每次涨个一两百块钱是有的,涨了三次了工资。详细
 
    讨薪不成反挨打
    1月30日,一名浑身黝黑的老汉,背着用床单包裹的被子走进门头沟法院,“法官,我只有16块钱,能打官司不?”老汉还未说完就已泪流满面。原来,老汉姓李,因家庭贫困60岁的他在2010年10月15日来京打工。一到西站,他就被人拉到门头沟,在圈门、杨坨一带给一位张姓包工头干活。白天干杂活,晚上看摊,约定每天工资为80元。李老汉一共在张某手下干了90天,应得工资7200元。李老汉向工头索要工钱,非但没有要到一分钱,还挨了两个耳光。详细
 
 
    解读
    “用工荒传递出一些积极信号
    首先,农民工在今后的择业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招工企业在“用工荒”的倒逼下,也不得不做出一些以前无法想象的让步,这有利于民工群体在劳资博弈中赢得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再则,中西部地区出现的“用工荒”,使得农民工有了更便捷的择业选择,倘若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待遇不特别吸引人,更多农民工将会选择留在家乡附近就业。长远来看,这就使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或转移,否则,企业将很难生存下去。可以说,“用工荒”客观上“配合”了国家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宏观战略,利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详细
 
    讨薪不是秋收
    年终清欠硕果累累,深想一想却令人沉重。讨薪不是“秋收”,本不该集中收获。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及时足额发放工资,而农民工却非要到年终才能结算,是用人单位无视法律,还是有关部门执法不严?从实践看,讨薪之难难在农民工的弱势,但对于有权力的机构、有能力的企业而言,清欠并不难,否则,何以有年终清欠的累累硕果?详细
 
    反思
    解决之道还在提高劳动者素质
    “用工荒”并不能给这些农民工以真正的权利和尊严。只有走出低端产业的怪圈,转变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给予农民工更多的教育投入,提升他们的内在素质和劳动力价值,让他们的竞争力得以持续,他们才能得以真正意义上的站立。详细
 
来源:新华网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2595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