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在义乌采访,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这个县级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大都市的气魄和风采。有人这样说,义乌是“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的神奇之地。这个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走向国际化的城市,创造了“无中生有、有中生奇、无奇不有”的义乌奇观。 效益是检验市场的最好的试金石。 义乌市场以其品种齐、成本低、效率高和人流、物流、信息流汇聚等优势,成为广大企业、客商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的窗口和从事小商品贸易的首选之地,也强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更大区域范围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义乌市场的效益无处不在,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促进了义乌经济社会全面繁荣。 义乌通过培育市场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9.5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57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461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99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8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8.3辆。 其次,义乌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义乌市场从传统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有形到无形,不断拓展着市场空间,发展新型市场业态,确保了全国的领先地位。一是拓展了中西部市场,先后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地创办分市场,设立了区域性配送中心,在黑龙江、四川、河南等7个省市建立了小商品配送网络;2008年新增深圳、江苏南通等5个小商品物流配送加盟合作市场。二是开拓了国际市场。目前已有近40家义乌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境外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与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的贸易关系。三是义乌商人把经商资本、经商才能、经商网络带到了各地,直接促进乃至原创性地引发了全国各地小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业的发展。 第三,有力地带动了义乌本地及更大区域范围内工业的发展。 一是义乌市场的持续繁荣,为义乌工业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创造了销售渠道、信息、人才等优势,促使义乌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首先是市场以其畅通的流通渠道,引发了民营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义乌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2.5万多家,个体私营工业占了98%以上。其次是大量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并形成了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拉链、毛纺、化妆品等16大优势行业,其中饰品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袜业占35%以上、拉链占30%以上。涌现了“浪莎”、“梦娜”、“能达利”、“新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把义乌的经济腹地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尤其是周边地区和沿海地区利用义乌市场这一“窗口”,块状特色工业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永康的五金、温州的小百货、海宁的皮革、杭嘉湖地区的丝绸被面、广东、福建的潮流产品、上海的轻工产品、北方的传统产品等各地的特色产品,在义乌市场上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第四,开拓了市场,扩大了内需,促进了出口。 近年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确立了“巩固农村市场,开拓城市市场,拓展国际市场”的定位,为各类商品开辟了广阔的销售空间。可以说,义乌市场的繁荣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全国日用消费品流通渠道,有效地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扩大小商品出口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产生了强大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力。 一是义乌市场成为各大厂商通向全国市场的桥梁和窗口,成为各大名牌企业争相亮相的竞技舞台,成为各类轻工业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道。二是小商品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价格中心的功能逐步增强。各厂家为提高产品在义乌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把最新式的产品投入义乌市场,每天都有数千个新产品亮相义乌市场。 第六、依托市场优势,推动义乌会展经济的发展。 义乌新会展中心占地220亩、总投资18亿元、可容纳5000多个展位,2009年义博会前投入使用。义乌的展馆面积超过杭州、合肥、南京、宁波等地,坐上华东地区“第二把交椅”,仅次于上海。2009年2月,义乌市新增一个“国字号”展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义博会、文博会和旅博会,构成了义乌会展业最具含金量的“三驾马车”,带动全市会展业高歌猛进。
|
|
|
来源:安阳人才网 -> 安阳新时代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点击:1064 〖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