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生冒用他人名上大学三年-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内外动态国内动态  
固顶文章 大学生就业出台新政策
固顶文章 中国成欧美毕业生实习的热门
固顶文章 招募大学生服务农村即日起报
固顶文章 大学生选择“新兴职业”需谨
固顶文章 大学生应降低就业期望
固顶文章 河南高校新增125个本科专
固顶文章 就业择业,孰先孰后
固顶文章 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的择选
固顶文章 关于选调生报考储备优秀毕业
固顶文章 同等学力 工资却男女有别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更多...
山东考生冒用他人名上大学三年 2010/11/23
 


 
山东考生冒用他人名上大学三年
 
    山东考生张鲁博,在贵州冒用他人名字参加高考,并上了三年大学。由于宋德亮举报,最终他们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身份。张鲁博近日被学校开除。
 
    张鲁博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考大学?这三年他是否有过身份的疑惑,他对冒用的名字有怎样的感受?他怎么理解高考?他如何面对这一切,面对未来?
 
    对话人物
    张鲁博 22岁,曾是东南大学学生
    张鲁博被学校开除了。
    事因冒名。过去三年多,他曾叫宋德亮。真正的宋德亮,则是一个打工仔。
    2007年张鲁博在山东参加高考,考取一所农业类省重点大学,不过他选择了复读。2008年初,他的母亲在贵州老家亲戚帮助下,让张鲁博冒用了贵州人宋德亮的户口,并到贵州参加高考。
当年“宋德亮”考了600分,冒充苗族身份又加了20分,被东南大学录取。当年东南大学在贵州招生平均分587分,在山东则是641分。
 
    今年11月1日,真正的宋德亮举报,冒名事发。11月20日,说到身份和名字的认同,张鲁博常苦笑,这些都比不上分担家里的担子重要。他过去一直想的是毕业、工作、挣钱。去年张鲁博母亲因癌症去世了。他说为给母亲治病,家里欠了几万元。讲起大学生活,他会突然发呆,“我真遗憾,真的遗憾”。他也会绘声绘色讲起校园里的百年大树,那是“大学的氛围”。像是给自己信心,他总试探地问,其实学历没那么重要,对吗?
 
    【冒名】
    “我没有回头路了”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冒名考大学,迟早会被发现?
    张鲁博:我想过。但没想到事情会出在源头,会被宋德亮举报。因为我们家人当时和他们说好了借用四年(户口)。
    新京报:但宋德亮并不承认这种承诺?
    张鲁博:是。当时我妈妈为我办的这个事情,现在妈妈也不在了,可能会说我们没有证据。在他举报之前,我们也沟通了很久。但这个事情开头是错的,结局是注定了的。所以也没人再关心细节了。
    新京报:你设想过被发现的情景吗?
    张鲁博:我想过可能别人妒忌会举报。但我常想,我不是做坏事,我只是想上一个好点的大学。从另一方面说,我也是希望能给社会做更好的贡献。
    新京报:你觉得它不是一个坏事?
    张鲁博:它不是坏事,是个错事。只是当时我没意识到这么严重。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风险。
    新京报:即使如你所说两家有承诺,你没想过他们会后悔吗?
    张鲁博:当时父母的想法特别简单。想着宋德亮不考学用不着。等我毕业了,可以把户口还给他,或在物质上补偿。
    新京报:有没有想过,毕业了可能改不回名字,宋德亮这个名字要跟你一辈子?
    张鲁博:我一直没想那么远。
    新京报:这三年多,一直心存侥幸?
    张鲁博:说侥幸有点牵强。只能说没有回头路了。我第一步没有意识到是错的,我已经走出了。
    新京报:即使一辈子叫宋德亮,也没那么重要,对吗?
    张鲁博:连姓也改了,这点当然不舒服。但是没办法去想,只能往前走。再说,一个人的名字只是个代号。如果人的理想大了,名字没那么重要。
    新京报:想过宋德亮吗?他可能也不能再用自己的名字?
    张鲁博: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会有这么复杂。
    新京报:有时候会不会困惑,自己究竟是谁?
    张鲁博:我还是我。名字只是个代号。只是在这个高考制度下,曲折地走。人还是我这个人。
    【纠结】
    常常“睁眼到天亮”
    新京报:宋德亮这个名字跟了你三年多,一开始怎么去习惯它?
    张鲁博:高三用这个名字时,很少和那里(贵州)的同学交流。他们叫得也少。到大学,大家相处一周基本就都叫我老大了,很少有机会被叫这个名字。叫的时候我也答应,只是没那么痛快。
    新京报:也下意识有抵触?
    张鲁博:毕竟不是自己的名字。隐隐感觉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人没有变。
    新京报:只是名字变了?
    张鲁博:对。有时候也考虑,4年后我所有证书上都是别人的名字,就好像我读书是为别人读的。也是一种遗憾。
    新京报:被宋德亮举报,你难过的同时有解脱感吗,可以做回本来的自己?
    张鲁博:他一举报我就知道无可挽回了。当时那种感觉就是,大好的前途都没有了。过了这么多天,我只  能说想开了,事情发生了就要去面对。对我来说,这件事永远不是一件好事。
    新京报:你宁愿不被揭开身份,顺利毕业?
    张鲁博:那是肯定的。虽然性质错了,但我是为了学业和更好地生活。我不是为了我一个人活着。我妈看病欠的钱,我父亲,这些都是我要承担的责任。
    新京报:你说七八月份就开始和宋德亮一家交涉,那应该是你压力最大的时候?
    张鲁博:压力非常大。我特意为这事去了一次贵州。没有谈拢。我回学校后,没有一天心情好。我总想,将来怎么办,一切都垮了。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觉。常常两三点钟醒过来,睁眼到天亮。
    新京报:这三年,这事都是你心里的一个结吧?
    张鲁博:其实之前我没有放在心上。生活的压力比这个大多了。我的大学和别人不一样。上大学我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我要努力赚钱。我只回过一次家,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我就想着尽快读完,毕业,赚钱。
    新京报:想尽快毕业,有没有名字的因素?
    张鲁博:对,这也是考虑的一个角度。
    新京报:觉得毕业了被发现影响就不大了?
    张鲁博:那时候即使被发现也无所谓了,毕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凭我的努力。
    新京报:但文凭可能会变成一张废纸?
    张鲁博:学历只是一个敲门砖。毕业了我有了经历,毕业证就没那么重要了。我内心里特别渴望能完成学业。我非常遗憾,真的非常遗憾。
    新京报:后悔吗?
    张鲁博:我当时不知道政策。现在想想结果,肯定后悔。当初不走这一步,我肯定也在一所不错的大学正常读书,毕业证都会是自己名字。
    【“起点”】
    考好的大学好就业
    新京报:2007年你已考上了大学,为什么要复读?
    张鲁博:当时想上一个更好的大学,起点更高一点。
    新京报:可是高三那么苦?
    张鲁博:我是不甘心。第一年高考没发挥好,想再试一次。
    新京报:复读的决定是谁做的?
    张鲁博:我们家商量的。父母也是不甘心。其实在我家,这也是个矛盾。我家里困难,父母希望我上个好大学,改变家里情况,但也希望我早点上大学早点工作。
    新京报:你有没有觉得,你也好,你的父母也好,让高考承载了太多东西?
    张鲁博:对。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里人看我考上大学的分量比我还要重。大学是改变家庭条件、改变个人条件的唯一一条路。唯一的。
    新京报:考上大学还不行,一定要是好大学?
    张鲁博:家里人也看电视,知道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考好点的大学,就业更好。
    新京报:你怨你妈妈吗?
    张鲁博:一点都没有。我是欠她的。她这辈子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我有更好的前途。
    新京报:如果不是山东分数线高,你不会去做这种事情。你会觉得不公平吗?
    张鲁博:我只能说,国家实行现在这个高考制度有其理由,我不好妄加评论。但是针对我个人,这就是个悲剧。我觉得不公平肯定是有的,不过我相信将来这一切会改变。
    新京报:全国也许还有类似事情,有可能不被发现,你会觉得不公平吗?
    张鲁博:没有不公平,这是一个概率事件。
    新京报:你会让贵州一名考生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对他来说公平吗?
    张鲁博:我想这种公平,应该是基于当前高考制度下的相对公平。也许贵州少了一个机会,但山东多了一个机会。从全国来讲,没什么变化。
    新京报:那对那个考生个人呢?
    张鲁博:也许对他不公平,但这个社会没有绝对公平。
    新京报:你会觉得抱歉吗?
    张鲁博:只能说,我们都是这个高考教育制度下生产的产品。 
    【未来】
    “不能活在痛苦回忆”
    新京报:你以前勾画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张鲁博:正常毕业,做销售工程师,干五到八年,然后自己创办一个公司。
    新京报:现在呢?
    张鲁博:我的目标没有变。现在我不能再读书了,那就找工作,然后继续自己的计划。剩下的课程我可以自学。
    新京报:想过你以后只能拿着高中毕业证找工作?
    张鲁博:我会告诉企业我的经历。我那天还开玩笑,这个事情媒体报得大家都知道了,也许我连简历都不用写了。
    新京报:认为自己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吗?
张鲁博:我没有学历,但我有毅力,很多企业会看重这一点。我现在逼到墙根,只能往前走。找一个工作,慢慢来。
    新京报:对未来有信心?
    张鲁博:必须的。事情总会发生,我不能老生活在痛苦回忆里,人生还长。
    新京报:会和大学同学聊起这个事情吗?他们同情你吗?
    张鲁博:我想每个人都会同情我吧。
    新京报:事情基本尘埃落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鲁博:可以说是个教训。做每件事情起点都不能错,方向不能错。我想我以后都不会犯类似错误。我会立足社会,诚信为本。
    新京报:你觉得冒用别人名字是一种没诚信的行为吗?
    张鲁博:我是被动走到这一步,我也没想一直冒用。
    新京报:对宋德亮,现在是什么样的感觉?
    张鲁博:我看开了。他也不容易,我也给他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另一个角度,我也是个受害者。
    新京报:这个事情没有赢家?
    张鲁博:对。我看记者采访他,他说他也为我遗憾。
    新京报:我看你写了这个事情的经过,名称叫“救赎”,救赎什么?
    张鲁博: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从错误中把自己赎回来。
来源:新京报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2002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