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引发网络信任危机-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本地专栏调查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中国中小企业为何做不大?
固顶文章 新年《资费新政》出台
固顶文章 用“红包”奖励签到是否可行
固顶文章 “第三方考勤”破茧而出
固顶文章 面对“迟到早退”“加班加点
固顶文章 “劳动时间精细智能管理”促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炒作引发网络信任危机 2010/4/1
 


90.3%网友担心过多炒作引发网络信任危机

       雷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犀利哥”、“凤姐”,还是“奥巴马女郎”、“索吻女生”,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幕后都有网络推手高调为其炒作。人们发现,网络推广和炒作,俨然成为一种“钱”途无限的网络营销手段。

  但在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实施的专题调查中(2359人参与),90.3%的网友担心,越来越多的网络炒作会引发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危机。

  “很多论坛上的‘热烈讨论’都是事先安排的”

  “网络推手”在行内又被称为“网络水军”。“论坛发帖回帖叫‘灌水’,专门发帖回帖的人就叫‘水军’。”1984年出生的公关公司员工小庄这样解释,“‘水军’一般都是学生兼职,或者是工作有点闲的。至于到底有多少人,根本没法统计。”

  小庄现在手里头就有几百个“水军”。他们都组成了专门的兼职团队,每个团队几十个人。小庄只需把任务分给各队的头儿。“这些人很好召集。”小庄说,网上有专门用来召集“网络水军”的网站、QQ群、豆瓣小组等。

  她透露,网络炒作公司会根据每个人保存的发帖链接或截图,每天或每周结算一次工资。熟练的“网络水军”一天能发2000多个帖子,一个帖子三毛五毛,一天下来能赚好几百块钱。

  本次调查发现,“网络水军”的规模已很庞大。44.1%的人表示身边就有人参与有报酬的网络炒作;明确说“没有”的只占28.5%;还有27.4%的人表示“不清楚”。

  “如果马路上有两个人在聊天,没人会关注。但当有几十个人围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很多人关注了。‘网络水军’的作用也在于此:在论坛上集中讨论某一事件,你一言我一语,把事件扩大,吸引网友注意。”职业网络推手阿任说。

  前几年,阿任开办了自己的网络营销公司,主营网络宣传推广和炒作。他告诉记者,很多论坛上的“热烈讨论”都是事先安排的。“我们会策划每一句话,比如‘正方’怎么说,‘反方’怎么说,中立的人怎么说。每做一个项目,至少要投入300人到1000人。”

  调查中,40.6%的人表示,网络炒作是一种追逐名气或金钱的商业行为;37%的人认为,这是有待通过法律予以规范的灰色行为。

  网络炒作方式千奇百怪,哪些最让网民反感?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用丑闻来吸引眼球”,74.6%的人选择。第二名的是“恶搞”(62.1%)。

  其他还有:“找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以博其名”(59%);“枪稿:抬举、谩骂、托儿无处不在”(55.8%);“双簧:几个人一唱一和或故意对抗”(52.2%);“叛逆: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做出夸张的事”(48.4%);“马甲:一人分饰两角,自问自答”(42.1%)。网络“推手”随时可能变成网络“打手”

  据了解,如今很多知名企业都成为网络推手的客户,并为此每年投入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费用。一个网络推手团队如果操作得当,每年可获利数百万元。

  阿任坦言,这个行业仍存在大量灰色地带,网络“推手”随时可能变成网络“打手”。“有些网络推手公司不遵守职业道德,只要给钱,什么样的单子都接。比如公司A要打击公司B,就让网络‘打手’在网上对公司B进行大量负面宣传,用诋毁、诽谤等手段打击对方。这样做甚至会控制舆论,严重者还可能左右法院判决。”

  当网络炒作造成不良影响时,谁该为此负责?本次调查显示,69.7%的网友认为这个责任应由“网络推手”来承担;61.9%的人认为“网络媒体”难辞其咎;34.5%的人认为“政府相关部门”也有责任。此外,还有16.9%的人认为,“网民”本身也存在责任。

  近七成网友将矛头指向网络推手,阿任感觉有些“冤”。“网络推手本身是一个中性的词。如果网络推手是把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信息传递出来,那就会成‘黑手’。但如果是宣传积极的信息、文化,不就成了正面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了吗?”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项目部主任邵德海则指出,在众多当事主体中,互联网媒体的责任应该是第一位的。“炒作最后火了谁?除了火了当事人,更火的应该是把这个新闻源首次炒出来的媒体。”他认为,随着网络媒体商业化,只要一些网站的板块与相应的行业有关,有广告投放,就可能被企业所左右。比起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更易受制于某些公司。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范玉吉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现代社会,网络应该是一个更大、更自由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交流,表达观点。但有了网络推手或炒作公司之类的个人或机构,网络自由就会变味。这些推手或公司会破坏网络世界的既有秩序,人为地将网络的和谐世界打乱。

  仅2.1%的网民相信网络热炒的事件人物都是真实的

  调查中,七成网友表示,对于网络炒作,“网民应冷静对待,不随便轻信”。54%的人认为,“每个公民都应有质疑精神,在舆论热潮中保持独立理性”。65.1%的人呼吁“媒体应该负起责任,还原真实准确的信息”。

  根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但3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只占38.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只占12.1%,绝大部分网民是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群。

  范玉吉表示,这样的网民结构,对于中国的网络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压力,会使他们在面对炒作时更盲目,不理性。

  但本次调查发现,对于时下走红网络的事件或人物,网友已不再盲目相信。调查中,只有2.1%的网民认为网络热炒的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的”,28.1%的人觉得“大部分真实”。42.4%的人认为只有“小部分真实”,9.1%的人干脆说“几乎没有一件是真实的”。另有17.6%的人认为“说不清”。

  “现在看到什么事件、红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可能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有着七年网龄的胡易楠说,感觉这些年自己被忽悠了无数次。“一开始会愤怒,会留言控诉。看得多了,心态也渐渐平稳。面对网上信息,我开始用一种娱乐的眼光看待,有时还能冷静客观地分析。这也许才是网友对待网络炒作应有的态度吧。”

  调查显示,90.3%的网友认为,网络炒作越来越多,会引发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危机。只有3.1%的人表示不会。对于这一结果,网络推手阿任表示认同。“这也是我一直担心的。这也许是目前网络文化发展的危机。”

  他认为,解决网络虚假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网络实名制。“网络犯罪,或者在网络上恶意打击竞争对手的行为,成本是非常低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言,我们很难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1011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