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考族凸显大学生规划意识差-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本地专栏调查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中国中小企业为何做不大?
固顶文章 新年《资费新政》出台
固顶文章 用“红包”奖励签到是否可行
固顶文章 “第三方考勤”破茧而出
固顶文章 “党员示范岗”成为纬地公司
固顶文章 传统考勤七宗罪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裸考族凸显大学生规划意识差 2010/3/31
 



“裸考族”日益壮大凸显学生对前途缺乏规划意识

    近年来,随着考研、考公务员、考四六级的升温,与这些考试相关的培训也变得如火如荼。但是近来笔者却发现,面对竞争如此的考试居然还涌现出一批被称为“裸考”的学生,这些人虽然报名参考,却不买复习资料、不看书、不参加考前培训辅导,硬生生的就去参加考试。而时下这个群体壮大的趋势日渐明显,笔者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走近了这个看上去“无所畏惧”的独特群体。

  调查透视——“裸考族”众生相

  现象一:“裸考”幸运儿成就“考试神话”

  小陈,来自劳动关系学院的一名大四毕业生,现在已经被录取为某市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本来一心一意准备考研的他,还是在同学的怂恿下才报名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意外的是,他用“裸考”的方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他也是笔者采访的20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又通过了考研初试的大学生。

  谈到“裸考”的原因时,小陈说:“主要是为了多方面的准备,考研、公务员都是出路。对于本人来说,用‘裸考’方式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是件好事,毕竟在现在的就业形势下能够考上公务员已经是很不错了。但除了意外和兴奋自己也担心今后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因为太年轻不成熟,在为人处事方面出现麻烦,也许多实践几年再考公务员可能会更好些”。

  现象二: “裸考”是为了“撞大运”

  很多大学生就将“裸考”视为一次撞大运,就像抽彩票一样,就算没有中奖,心态也是很平静的。

  小王是一名大四毕业生,有过一次英语六级“裸考”的经历,他说“时间太紧迫了,六级考试又不能逃避,我没有固定的复习时间只能‘裸考’”。小王也认为,“裸考”不能够达到考试的效果,学习应该是系统的,备考也应该很充分。而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着小王一样的经历。小龚是一位忠实的考研族,她告诉笔者:“我有两次‘裸考’的经历,都因为时间太紧迫,主要精力放在了考研上,没有太多精力顾上其他考试。”

  另一位有着丰富“裸考”经历的大学生小应向笔者表示:“我有三次‘裸考’经历,其中两次是参加六级考试,还有一次是参加证劵从业资格证考试。我抱的态度是能过就过,不过下次再来,反正都走到了这一步,不考也得考。”

  深度观察——“裸考”背后暴露的三大隐忧

  “裸考”只是一种侥幸心理

  心理分析师李欣指出,“裸考”折射出当前学生存在着以下一些心态:首先是反映一种侥幸心理,多数“裸考”学生把考试当作撞大运;其次是懒惰的心理,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连续参加5次六级考试却都“裸考”,成为了一种依赖性习惯;最后则是投机取巧的心理,考生考试的目的性很强,一些“裸考”生甚至把希望寄托在买题上。从心理学上分析,这是一种明显的投机心理,如果这种风气愈发蔓延,甚至将变成一种公害。

  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专家于洪泽就指出,“这种愈演愈烈的‘裸考’现象很容易助长学生的投机心理。特别是很多‘裸考’生在最后考试的关头,试图通过找真题来通过考试。他们天真地认为某些培训机构或个人是可以透露真题的。其实这只是宣传伎俩,真正的培训一定要走到命题的前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可以保证备考的考生无论是否考上都是有所收获的,比如就公务员考试而言,行测注重的是考生的基本能力,强调其职业素质,申论侧重的是如何正确地看待事物、辨别是非。这些素质和能力对今后的工作至关重要。而‘裸考’生在这方面就没有收获。”

  考试名目过于繁多,使学生应接不暇

  笔者采访中也了解到,时下考试种类众多,使学生有限的精力和财力难以应对,于是不得不进行“裸考”。

  据了解,现在不少考试再加上辅导培训的花费已经不是小数目了,但一些学生还是抱着“广撒网”的心态同时参加多个考试。新东方四六级考试名师赵建坤指出,学习要以自己所确定的个人目标为出发点,从大二时开始明确自己的方向,无论是考研、留学还是就业,越早清晰越好。而英语学习是终生的事情,它是我们交流和了解世界的工具,不能把完成英语考试完全等同于英语学习。

  从事大学教育研究的周凯悦博士则指出,除了学生的盲目性是其中因素之一外,现在的各种考试自身也存在问题,更需要认真反省。比如,出题者和考试主管部门应研究设置更合理的考题类型和考核方式,用科学的方法设计考试,以达到既能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又能使其引导学生做复习准备的双重效果。这样从考试的根源上也能杜绝“裸考”的出现。

  职业规划专家胡晓瑞说,作为大学生自己,还是要有所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尽管多考几次,成功的概率会大些,但没有准备的考试越多,失败的概率也会越大。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必要的选择。该放弃的也只能放弃。

  就业与考试带来的“纠结”

  除了学校大大小小的考试外,还有数不清的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招聘考试……很多大学生逢试必考,因而也带来了“裸考”现象。

  赵建昆指出,各种考试尤其是现在的四六级考试中“裸考”现象更加突出,这首先是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们以为拥有了证书就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其次是浮躁的问题,看到别人有了,自己就想要,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盲目的心态。

  还有专家指出,现在出现的“裸考”现象背后有一个双“紧”的原因,一是就业形势吃紧,二是考试通过率收紧。这两个无形的紧箍咒,把学生箍得越来越紧,无疑造成“裸考”现象出现。这两个环节又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考试是为了就业,择业又要看证书和成绩。周凯悦博士给出的建议是,就业不能靠考试作为唯一手段来筛选人才,同样考试也应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使之成为最有效的选才通道,唯有如此就业和考试才能解开纠结。

  海天考研学校甘源老师认为,读书只是种手段,不是目的,考试更加不是根本的目的,只有那种“无设计、无规划、无意识”的读书才没有价值。
 
来源:中国江苏网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1702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