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13万大学生应征入伍 政策优惠高校掀起参军
今冬13万大学毕业生应征入伍,掀开了我国征兵史上崭新的一页。这是一种双向的选择与需要。一方面,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为国家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13万大学生在今年冬天的选择,由此将成为一个历史的“标点”。再过十年我们回望这个“标点”,也许会更有意义: 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军队,在阔步走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与一群21世纪的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不期而遇。两者的相遇相融,不仅为这支英雄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而且帮助这支军队真正开始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们摘录了今冬大学生应征入伍三句“流行语”,从中可以看到: 国家繁荣富强、军队现代化方兴未艾和优惠政策激励等因素,正形成一股巨大的时代合力,吸引青年学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参军入伍的实际行动。
“好男去当兵”
今年,从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现场来看,优秀男儿进军营,正在成为莘莘学子的一个普遍选择。
通信工程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罗京,凭着自身优秀的素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赢得了令人羡慕的机会。然而,得知今年征兵工作开始,他第一时间来到了报名现场。他说: “我相信自己所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大有可为。我现在最想拿的是入伍通知书,到部队后还要拿优秀士兵证章! ”
外表腼腆的2009届金融专业毕业生黄淦纯抑制不住激动。他原以为自己上了大学,不再有机会实现从军的愿望,但心底总有一颗对军营向往的种子,直到他得知国家鼓励应届大学毕业生入伍的新政策。
学生党员、研究生饶璇原本已经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待遇和发展前景都不错的工作,得知女生可以在征兵时直接报名后,她向家庭所在地人武部递交了入伍申请。她说: “我希望成为阅兵式上女兵方阵中光荣的一员。”
参军报国有理由,更有理想。笔者在征兵部门了解到,今年报名应征的大学毕业生中,大约三分之二以上或担任过学生干部、或是学生党员、或获得过奖学金。他们普遍都有报效祖国的理想,多数人并不很关心退役的经济补偿有多少。可以说,多数大学生选择应征入伍,是为了找到个人价值与祖国需要的结合点。
“先阅历后职业”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吃苦受累少。当兵吃点苦怕什么,可以像许三多那样,让身上多一点硬气,多一份担当,多一些责任。”一名网名为“许三多”的大学生网友在某高校网论坛上留言,立即引来700多名大学生热烈跟帖讨论。
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学生周伟说,军营是所大学校,不仅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可以锻炼人的体魄,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个人具备了多种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今年到甘肃参加了支边支教活动的某财经大学应届毕业生叶佼告诉笔者: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阅历经验,对到过基层、当过兵的毕业生都另眼相看。所以我给自己在校园和就业之间选择一个过渡地带,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为今后的发展储存能量。”
部队是所大学校,但每个人能从中学到多少,关键在于自身努力。有专家建议,大学毕业生参军应有比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到部队学习什么、锻炼什么,将来想做什么、如何准备。参军两年,时间不算长,有了奋斗目标,才会有更多收获。
“多一个机会多一份选择”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针对大学毕业生入伍在学费补偿、优先培养使用、免试或优惠升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学毕业生退伍后,可享受国家关于义务兵退役的优待政策,由原征集地政府负责接收安置。退伍后一年内,如果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张浩明还算了笔经济账: 服役两年,大学生可以拿到最高24000元的返还学费。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比如有的省市奖励高达4万~6万元。此外,到部队后每个月还有津贴,“所以入伍两年并不比去工作的收入低”。
大学生入伍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提升军队整体素质。而且,军旅生涯对自己人生是一次历练和蜕变,即使复员之后,对学生再就业也有帮助。多一份选择,多一个机会。一位姓华的大学生告诉笔者,大学生知识起点高,在部队里本身就有竞争优势,又有多项优惠政策,带来的选择机会更多,也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