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悄然选择隐性就业 权益保障要维护-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本地专栏通知公告  
固顶文章 大学生就业出台新政策
固顶文章 细数全球通吃的九大黄金专业
固顶文章 留学生就业选择的快乐与烦恼
固顶文章 14类高校毕业生可分类网上
固顶文章 就业率最高的七大高考专业解
固顶文章 让就业活在诚信的年代
固顶文章 农业专业引领澳洲就业新时尚
固顶文章 享受政府贴息贷款免费创业培
固顶文章 殷都区设困难群体再就业平台
固顶文章 河南换发新“就业失业登记证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更多...
毕业生悄然选择隐性就业 权益保障要维护 2009/8/27
 


                    毕业生悄然选择隐性就业 权益保障要维护

     隐性就业确实能解决金融危机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隐性就业还存在诸多隐患,他们的社会定位、工作性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处于模糊甚至无序的状态。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那么,没签约的32%的大学毕业生是否都处于待业状态或者打算继续深造呢?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悄然选择了隐性就业。

  面对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隐性就业的队伍逐年扩大。之所以称之为隐性就业者,是因为他们的职业状态并未反映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记录或其他管理劳动就业的形式中。选择隐性就业的行为本身反映了积极乐观面对社会、生活的态度,而他们目前的权益保障缺位,社会缺乏足够的理解、支持也是不争的事实。

  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

  “你身边要是有外国朋友需要学汉语的,请让他们联系我。”与记者交谈时,陈凉拿出她的名片。

  陈凉毕业于北京一所大学的对外汉语系,去年毕业的她辞去了一家网站的网络编辑工作,干起了老本行——对外汉语。“我在学校学习时就经常帮留学生补习,他们对我的教学能力很肯定,这也给我自己做自由职业者很大的信心。”

  陈凉现在在两所大学教授留学生汉语,今年放暑假时她也没闲着,而是找了亦庄的一家民营机构教几个美国人,“这些机构给的课时费比较高,一个小时一百左右,还有一点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不过开学后我还要去高校教学,那里比较正规,工资发放也及时。”

  据陈凉介绍,她现在一个月基本能挣五六千元,除了满足每月花销,还略有盈余。

  不过,隐性就业不等于高收入,很多选择这条道路的年轻人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并不满意。今年刚刚毕业的李嘉音因为迟迟找不到用人单位,自己干脆回老家做起自由撰稿人,一个多月过去了很多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收入不足1000元,这让她感到前途很渺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隐性就业者的生存状况参差不齐,有好有坏。接受采访的几位大学毕业生都表示,隐性就业更看重自身实力,优胜劣汰程度非常严重。

  选择这种工作状态的人,都必须拥有一技之长,否则在没有任何生活保障的情况下,连基本的生存都存在问题。社会专家提醒,隐性就业需要极强的特长、个人自我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不能盲目跟风。

  不仅仅是权宜之计

  “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了,每天上两三个小时的课,剩下的时间充充电,备备课,或者做点别的,比朝九晚五自由多了。”陈凉对目前的状态比较满意,家人也非常支持她,“不用循规蹈矩,没有办公室政治,身心都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我何乐而不为呢?”

  某网一项调查显示,有将近四成的高校毕业生赞成隐性就业。大家对这种工作方式的态度并不相同,像陈凉一样对隐性就业比较满意的年轻人有个共性:就是听从兴趣和能力的双重安排,对于就业到底是显性还是隐性并不在意。不过被逼无奈者占很大比例,不少人把隐性就业当做寻找正式工作的过渡。

  毕业于北京市属一所普通高校的王曦则彻底抛弃计算机技术,凭着出色的英语水平和口才做起了导游工作,旅游旺季甚至能月入万元,可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恼,相了几回亲都被女方婉拒,“我基本就是‘见光死’,很多女孩一听说我是自由职业者就不愿再与我交往下去,这也可以理解,自由职业不能给女孩带来安全感。”王曦表示,现在自己正在谋求一份稳定工作,加入正规军。

  “毕业前找工作屡屡碰壁,很多单位要求有工作经验,我现在凭着朋友和学长介绍接活,这也不失为就业前的热身。”今年刚刚毕业的小林表示,自己等有了一定的产品包装设计的经验,再去应聘心仪的公司,相信到时候用人单位会看重他的经验。

  面对严峻的求职形势,选择隐性就业,尽管在很多人看来是权宜之计,但对于谋求稳定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增加将来就业的砝码。“我们这个群体能乐观面对现实,不做‘啃老族’,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小林表示。

记者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隐性就业族的初衷是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才选择了隐性就业。而隐性就业是动态的,随着就业形势和自身心理、能力的变化,他们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更加理性的规划。

  社会保障缺位

  “我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还买了一份商业保险,这样比较有保障,也有安全感。”陈凉对记者表示。

  像陈凉这样对自己的生活有明确规划的隐性就业者并不多。隐性就业确实能解决金融危机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这只是把问题和矛盾后延了,没有治本,隐性就业还存在诸多隐患,他们的社会定位、工作性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处于模糊甚至无序的状态。

  一些隐性就业者的收入较高,看似光鲜,但是没有住房公积金、福利等,这些刚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对社会福利、社会保险这些概念还比较模糊。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将隐性就业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引导的方式吸引其参保和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从制度的层面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除了不在社会保障体系内,隐性就业族面对的最现实和头痛的问题是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由于隐性就业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也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劳动时间,他们很少签订合同或者签订得不规范,这样双方地位不对等。维权难是隐性就业族面对的无奈现实。陈凉有空还给一家小出版社做校对,劳务费往往要拖几个月,还有两本书的校对费催了一年也没给,“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书还没有出版,没办法给相关人员报酬。”

  “我想出去租房子住,哪怕住地下室也好,不想在这个熟悉的环境里待了。受不了每次出门邻居看我的眼神。”李嘉音最近拼命写稿,争取多点收入。当初为了省钱回家住,没想到在邻居眼里等同于不务正业。她现在铁了心要搬出去住。

  尽管对于大学生来说,隐性就业表现了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但是社会对隐性就业族、自由职业者没有形成一种理解、关怀的氛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甚至是社会意识,都会不自觉地认定这不是长久之计,对他们的要求还是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我们需要社会各界能够多一点理解、认同和支持。”李嘉音的话道出了隐性就业者的心声。


来源: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1483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