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
为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11〕31号),现就 “安阳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以下简称服务周)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名称
安阳2011年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二、活动时间
2011年11月20日—12月4日
三、活动主题
政策促就业,服务助成功
四、主办、承办、协办单位
(一)主办单位:安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承办单位:安阳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局
(三)协办单位:安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安阳人才网
五、活动方式及内容
本次服务周活动重点为2012届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就业服务、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和鼓励2011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为“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实习”等政府就业政策项目期满未就业人员实现就业。重点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规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系统的配套服务。服务周期间,将使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制作的LOGO、印制专门的宣传海报,发送到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供在举办服务周各项活动及进行服务周宣传报道时使用。宣传服务周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一)举办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会
服务周期间,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的人才网站或就业网站要在网站首页采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的活动标识与网络招聘主会场做链接,并收集和整理30-50家单位针对2012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统一上传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后台数据库,在就业服务周期间以网络招聘会形式发布。
(二)组织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
服务周期间,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举办一次面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现场招聘会。招聘会要注重实效、提高效率,切实促进供需对接;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行业性、专业性、区域性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有条件的地区要组织本地区用人单位到自治区各高校招聘毕业生,组织校园专场招聘会。对于参加现场招聘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一律免收入场费。招聘会现场统一使用服务周标识和“2011年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XXX市人才招聘大会”的名称,并在招聘现场悬挂“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XXX市人才招聘大会”会标。
各协办单位要在活动时间内,按照部里要求组织现场招聘会,招聘会时间确定后报自治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局。
(三)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门户网站上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专栏”,广泛发布各级、各类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组织现场招聘会时,要集中宣传国家及自治区各级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新政策、新措施,制作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读本等,对毕业生普遍关心的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问题,要组织有针对性的讲解,为促进其顺利就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四)大力推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积极宣传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相关政策,设立专门窗口,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减少办理环节,尽快帮助落实小额担保贷款、个体经营收费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搭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平台,积极扶持有创业愿望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就业。
(五)积极做好“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实习”就业服务项目服务期满未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工作
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三支一扶”、“事业单位实习”等项目服务(实习)期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基层、企业,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要设立专门窗口,由专人负责,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方面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做好服务(实习)期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登记统计工作,摸清底数,掌握需求,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落实好就业服务的各项政策措施。
六、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服务周活动是自治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项具体举措,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认识,互相配合,加强领导。在服务周期间,各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支持,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要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确保服务周的各项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二)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此次服务周活动时间紧、内容多,各单位要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活动。要根据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增强服务周活动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服务,严格管理。各人力资源市场要对参会招聘单位的资质与招聘高校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各种欺诈行为发生。服务周活动期间,对高校毕业生一律实行免费服务,参加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毕业生收费或变相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