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选择漂是为了不漂-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本地专栏调查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中国中小企业为何做不大?
固顶文章 新年《资费新政》出台
固顶文章 用“红包”奖励签到是否可行
固顶文章 “第三方考勤”破茧而出
固顶文章 面对“迟到早退”“加班加点
固顶文章 “劳动时间精细智能管理”促
固顶文章 2015年春季双向选择洽谈
固顶文章 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豫北分
固顶文章 2015届毕业生冬季双向选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校漂族选择漂是为了不漂 2010/6/2
 



校漂族选择“漂”是为了不“漂”等待一飞冲天

    又到了一年毕业的时刻,校园里身着学士服的学子们,微笑着在镜头前留下大学四年的美好记忆;宿舍里,不少同学已经在进行离开的准备。触目可及的范围内,离别的情绪四处蔓延。

  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也有一些毕业生却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做校漂族。虽然离开学校,不再是一名在校生,却仍然住在学校或者学校附近,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

  校漂,一个复杂的名词

  早上6:30分准时起床,从住处步行到大学的教室自习,午饭在校食堂解决,晚上再去自习教室学习到深夜……这是韩放大学毕业一年来的作息规律。

  百度百科上这样写着:校漂族指的是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生活在他们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而选择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

  一个定义用若干字拼接便成,然而现实情况远比一个定义复杂的多。

  校漂并非一个新鲜名词,早在几年前这个概念就已被提出。从目前的情况看,校漂们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考研派、公考派、出国派、恋校派、不就业派,还有一种是因考试不及格而被迫留在学校。但不管是哪一类,校漂群体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最近,根据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10所重点和普通高校110个毕业班所作的调查统计,重点高校的“校漂族”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普通高校的“校漂族”约占10%。

  “逃避”,还是战略退却?

  “我承认我是有一种逃避的心理。”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韩文专业的08届学生黄鸣说道。

  大三的时候黄鸣选择了考研,由于准备不够没有考上,面对现实,黄鸣选择了再考一年。毕业之后他和几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魏公村小区租住了一套房子,开始了自己的校漂生活。

  “当初选择考研是因为不确定自己进入社会能不能适应,说实话是有点逃避的心理。”黄鸣这样解释当初选择当校漂的原因。

  大学扩招伴随而来的就业压力,让很多大学生喘不过气。面对现实,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了逃避,先不踏入社会而是等待合适的时机。学校作为他们在这个城市最熟悉的地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首选。

  很多人更愿意把这种“逃避”做更积极的解释: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未来没有很好的计划,还不如暂时漂在学校周围,为积攒发展资本做准备,这也算是一种“战略退却”。

  最初抱有逃避心理的黄鸣也坦言,真正踏上社会后发现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考研失败后他找到一份工作,出于兴趣的原因后来又辞职了,现在他同时做着几份兼职,过着相对自由的生活。他计划在三十五岁之前,趁着年轻好好奋斗,为以后的发展准备资本。

  虽然现在仍旧是校漂,但是黄鸣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逃避到渐渐融入,黄鸣在校漂的生活中慢慢适应着这个社会。

  “蛰伏”,等待一飞冲天?

  逃避或许是毕业生选择当校漂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一些人是有计划地把校漂当成一种“蛰伏”。

  “我不喜欢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赚那么点儿钱,人也提高不上去。”小李毕业于2009年,大学期间的专业是应用物理。“我的很多女同学都没有干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目前来看只有我仍旧坚持着想干和本专业相关的事。”

  大学时因为英语成绩没有达标,小李没能保研成功,但出于对未来发展的考虑,她选择了再考一年。“我觉得能力很重要,我想干和本专业相关的事,想在年轻的时候再多学点东西。”毕业之后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床位准备考研,但是第二年仍没考上。

  考研的二次失败,让她选择就业。小李的机遇也算不错,她在上海找到了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再有一段时间就要到上海去了。近一年的校漂生活即将结束。

  蛰伏在学校附近一年,为的就是以后能干自己想做的事,小李的心理也代表了一部分校漂的心理状态——依附着学校熟悉安全的环境,先不急于踏入社会,而是蛰伏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

  尽早接受职场生活的磨砺

  面对校漂一族不断壮大的现实情况,很多专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一方面,在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校园资源已经显得有些匮乏,而校漂的存在更是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另一方面,对校漂族自身而言,对学校的过分依赖会阻碍他们摆脱稚气、走上社会的进程。

  面对专家的担忧,校漂们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既然存在就是合理吧!”黄鸣认为,“虽然有些人的状态不是很好,很迷茫,但是选择校漂这条路其实和当年的复读差不多。”

  但是与高考补习生不同,大学毕业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需要彻底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自己为自己负责。长期漂在学校附近,用学校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无限期地推迟对未来的抉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小李说,与她同租的室友里有三十多岁的“剩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们现在对自己的将来很焦虑。

  黄鸣也并不否认校漂族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很多校漂是因为大学期间没有好好规划自己的将来,在毕业之后束手无策当上了校漂。”黄鸣表示,自己不会一直漂下去,等到合适的时候就会开始自己真正的生活,选择“漂”是为了将来不“漂”。

  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辅导员李春雨认为,如同大禹治水一样,“解决”校漂现象不在于堵,而在于疏。首先要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导入职业生涯教育,让他们早日对未来的规划未雨绸缪。此外,要对校漂族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成为良性循环,把“校漂缓冲区”变成“就业预备役”,再运用一些适时的培训和辅导,增加他们的就业抗压能力,推动校漂族走向社会。

  对于校漂族自身,李春雨老师特别忠告,校漂族要明确校漂是一种过渡而不是一种生活状态。校漂自身需要及时割断对学校心理依赖的“脐带”,给自己的校漂过程设定一个时间底线。只有尽快投入到职场生活中接受磨砺,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成长。特别要提示的是,机会对于所有的人来说,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
 
来源:北京日报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1343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呵呵呵呵  2010-6-2 19:36:11
一群垃圾,什么都怕。悲哀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