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五方面入手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求职博客职客攻略  
固顶文章 大学生就业出台新政策
固顶文章 细数全球通吃的九大黄金专业
固顶文章 留学生就业选择的快乐与烦恼
固顶文章 14类高校毕业生可分类网上
固顶文章 就业率最高的七大高考专业解
固顶文章 让就业活在诚信的年代
固顶文章 农业专业引领澳洲就业新时尚
固顶文章 享受政府贴息贷款免费创业培
固顶文章 殷都区设困难群体再就业平台
固顶文章 河南换发新“就业失业登记证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大学生就业:五方面入手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2009/7/17
 


 

大学生就业:五方面入手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是众所周知的现实。从宏观的社会结构方面讲,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历史遗留性问题;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足,眼前正在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向实体经济蔓延……那么,当下大学生该如何应对?

  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来讲,毕业生要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具体包含五个层面——

  用信心引导自己

  现在,用谈就业色变来形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算夸张。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就业困难的现实,但哀莫大于心死无疑也是重要影响。

  应该看到,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到来的同时,我们的政府在努力,我们的学校在努力,我们的企业家也在努力……全社会的种种努力可能对部分人能够直接见效,可能对部分人的效果一时还看不到。问题不在于种种努力是否能立即给大学生找到工作,而是这种积极态度本身就是信心的体现——我们不回避危机,我们更不会向危机低头,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就是这个道理。有了信心,大学毕业生才能充分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反之,没有信心,只是感叹时运不济,怨天尤人,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社会,岂不是更糟?

  用智慧武装自己

  用信心引导自己可以给大学毕业生带来勇气,但有勇无谋又是不够的。现实中我们恰恰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用人单位在面试中问你能为我们单位创造什么效益你能做什么时,应聘者往往失语,起码回答不能令对方满意。其实,大学生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但知识智慧,经过数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问题就出在如何把吸收的知识贡献出来,而且要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加以重新组织、发挥。

  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时都对大量来应聘的毕业生发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叹,现在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完全不同于人才紧缺时代了,上个世纪的大学生普遍都是骄子,毕业立刻会有人要,甚至是抢着要;但现在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提高了,大学生不再是稀缺资源,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如此。这就要求当下的大学生必须出新”——创造新的生产力,而要出新就必须把知识变成智慧,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调整自己的收入预期

  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比较强调升学应试,虽然国家一再倡导素质教育理念,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稀少,基础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以升学为导向:初中时学生被告知要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进了高中,学生被告知进了大学就好了,这样给学生造成的印象是上大学就是出路”“考上大学等于找到好工作。如此,考上大学的骄子都对出路收入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而真正等到毕业时,大学生才发现花费巨资上了十几年学,面临的职业收入想收回成本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看到有些已毕业的大学生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啃老也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岗位。类似现象与客观的就业形势一起强化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话题。

  虽然职业低收入让大学生们感觉了,但目前来看,还必须接受。只要这个职业收入不突破生存的底线——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就先立住脚跟再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毕业即失业现象的增加。

  生存底线与行业选择

  当下,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对报考公务员的热情可谓空前高涨:几百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已经屡见不鲜。类似比较热门的行业如教师、管理人员等也很受青睐,但涉及体力劳动或半体力劳动的行业普遍被冷落。大学生本人及其家长都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体力劳动是不体面的,一个大学毕业生不从事体面的文字性工作怎么能叫文化人呢

  虽然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但以体力劳动为宽底层的就业结构,给人们造成的金字塔心理还非常固化,这在部分冷门专业尤其明显。比如,不少大学生及其家长不愿意报考社会工作专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社工是照顾人的保姆,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当保姆呢?我们暂且不分析对专业的误解,在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头脑灵活、信息丰富、知识专业型的保姆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普及化出现的必然趋势。退一步讲,即使你非常不喜欢某岗位,在各行业普遍开源节流、就业吃紧的情况下,先生存再择业又有何妨?

  生存底线与发展空间选择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会考虑,我的收入可以不高,但要有发展空间,即将来升职的可能性要比较大,而不是一直做普通员工。

  问题在于发展空间是不是就一定可以预测?如果大学生当一个酒店的服务员,能够从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并在实践中再学习,最后提升酒店服务水平、改进酒店服务管理的机会应该远远大于一个初中毕业的服务员。不是有行行出状元那句话吗?所以,大学生卖猪肉本来就不应该成为新闻,只是传统的精英教育让人们觉得卖猪肉成龙成凤发展空间的差距太大才成为新闻,而淡化这种心理暗示是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

  既然社会是动态的,我们就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就业与发展空间的变化。在温州、义乌等地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发家有一个共同特征:资本起点低,文化水平低,但当初他们离开农田迈出商贩经营第一步的时候,谁又能够料到他们今天的发展空间呢?没有更好的条件或平台时,从小事做起,从低微处做起,适度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在实践中寻找拓展发展的空间才是更可行的。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既不能回避当下的就业危机,也不能低估其带来的障碍,而应该调整自我心态,走出就业的心理误区,才能积极应对变化的就业局势。

 

来源:中国青年报

点击:1294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