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寒冬中挣扎的就业观-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内外动态国内动态  
固顶文章 大学生就业现情侣“一拖一”
固顶文章 毕业生面对职场你输在哪里?
固顶文章 大学生专业陪玩陪读新行业
固顶文章 四川公开招聘特岗教师
固顶文章 小语种吃香 企业提前预定
固顶文章 “次新人”成职场尴尬一族
固顶文章 娇娇女应聘求职全家跟班
固顶文章 就业难,催生悬赏求职
固顶文章 卖身求职是勇气还是俗气(图
固顶文章 最需要的十本职业指导书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毕业生寒冬中挣扎的就业观 2009/4/17
 


 

讲述:大学毕业生寒冬中挣扎的就业观

求职大学生向用人单位投送简历。

求职大学生向用人单位投送简历。
 

 今年22岁的王春杨还是与一家国内知名的保健酒企业签订了三方协议,月薪1200。尽管他当初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同一所学校毕业的表哥三年前能签到月薪4000的工作,而如今轮到他找工作时,就要面对1000多元底薪的用人单位。

  就业形势给出的答案很直接,金融危机再加上多年来形成的人才需求减少和毕业生人数递增的矛盾,都让毕业生的就业观在“寒冬”中苦苦挣扎了一回。看惯了毕业即成白领的学哥学姐,在面对自己陷入窘境的就业现状时,似乎没人能说清楚自己“值多少钱”,等待、突围还是重视身价,已经到了该作出抉择的时候。

  2009年3月7日,在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求职的大学生摩肩接踵。2009年3月7日,在武汉大学工学部体育馆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吸引近2万名学生前来求职。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其他4处也同日举办校园招聘会及硕博士双选会。继2008年年底后,武汉迎来第二个大学生求职高峰期。

  供求调节下的理性回归

  王春杨必须要做一整年的一线销售,尽管他学的是报考时特别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刚刚签完协议的他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远离家乡和一线销售都难不倒他。一年之前,毕业于长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权煜棋对记者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就在到达工作岗位的第三个月,他无奈地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

  那是一家国内知名的食品企业,一线工作是灌装香肠,当权煜棋给记者看他满是伤口的手时,委屈地差点哭出来:“难道每年花那么多钱上大学,毕业了只能成为灌装香肠的工人……”忍受不了企业如此做法的毕业生不止一个,据权煜棋说,一起进入厂子的十多个人他是倒数第二个辞职的,多数人干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家了。

  该怎样选择,又该怎样坚持,是毕业生该考虑的问题。而一些用人单位的管理者也向记者反映,这些年招的大学毕业生总体质量明显下降,相比十年之前,专业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人才很难见到。

  长春电视台的制片人王敬儒说,去年她相中的那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至今令人难忘,专业好能力又强,尽管她开出了最好的待遇,但还是被别的单位抢走了。此外,招聘新人除了硬性指标最低本科毕业之外,其余的一切因素全看实习表现,能快速适应节目制作的就留下,适应不了的不管是硕士博士还是名校、本专业,统统不留。目前她最满意的编导就是“专升本”,节目的当家主持人学的也不是播音主持。

  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黑龙江青少年研究学会副会长张大生博士表达了他对今年就业形势的看法: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因素,但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观念确实也越来越朝着务实化的方向发展。总体看来,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一切,那就是就业市场说到底也受供求关系的调节:当企业需求大于人才数量时,毕业生的选择余地就大,就业情况就理想,反之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就会加大。在这只“无形的手”的操纵下,企业总会选到需要的毕业生,而真正有能力的人终究也不会被社会埋没。

  不出校园的“突围”考验

  东北师范大学的许靖对记者说,现在大学里明显能看出存在“求知派”和“求职派”,即一部分学生一心钻研本专业,从不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另一部分学生专业成绩一般,却在学校中的各种场合出头露面。如今的就业就好像是两派的争斗,像她这样的在校生都想看看最后谁能胜出。可结果却是,用人单位都挑剔得很,既要求成绩又看重能力,而往往这样的人都是主要学生干部,早就被校方以“保送研究生”等优厚条件留校工作了。

  中国人民大学的孟庆峰的在校经历可谓“辉煌”,不仅担任了社团联合会的学生干部,日语专业的他每年暑假都可以被交流活动选中去日本进行友好访问。去年就业刚开始,就有外资企业要与他签约,可是他还是坚持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他的话来说,金融危机背景下,任何企业的发展前景都是未知数,而相对稳定的公职人员则是这个时期的最佳选择。他坦言,面对日益加重的就业压力,“保送”和“考研”对自己也产生过诱惑,可想想几年之后还是要面对就业,就果断放弃了继续深造,“趁早把位置占上”。

  与孟庆峰不同,在金融危机到来前,吉林大学的刘日立就选择了攻读本校的研究生。如今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她开始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改变“机会成本”的捷径。当记者于她谈到就业问题的时候,她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打算,就业是个十分复杂的事情,个人的专业、要从事的行业、工作的城市、单位的类型和规模、工资、户口、住房、福利,还要考虑签约的时机、父母和男女朋友的意见……反正每个人都有小算盘,就看谁能突出重围最先冲向胜利了。”

  应届毕业生焦旭锋已经决定在毕业之后到宁夏工作,他把自己的选择看做是“突围”的“奇招”。他说,在结束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之后,他曾经幻想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应该像那段日子一样精彩。但是现实给他的答复很直接,那就是选好自己的职业,走好自己的路。经过与导师和父母的反复商量,加上自己的认真思考,他终于做出了这个选择。“到那些需要我发挥能力的地方去工作没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发不发光,在哪发光还得全看自己。”他说。

  “冬天”与“春天”间的拐点

  能像焦旭锋一样“想得开”的人还不多,他的同寝室同学丁磊最近就干了一件让自己后悔的事。在参加一个中直单位的面试时,主考官问他是否愿意去在青海的分支机构工作,丁磊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不想去”。结束面试的一瞬间,他看到主考官在他的简历上画了个叉,向往已久的好单位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丁磊对记者说,其实去青海也没什么,那里的竞争压力不那么大,自己肯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退一步说,这种中直单位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流动也很频繁,干得好自然会被调到更好的岗位。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找工作本身就不容易,再加上自己的老观念,让这么好的机会白白失去了。“大家在交流经验的时候也意识到,毕业就有白领工作不是不可能,前提是自己应该具备对得起那份工作的能力。如果连就业形势和自己的位置都看不清,还谈什么竞争呢?”

  丁磊还给记者看了腾讯网发起的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的回复中,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对于我们来说,让人感觉寒冷的不是金融危机,而是自己的就业观。我们这代人好像处在就业形势的拐点上,确实有人找到令人羡慕工作,也有人去了最基层。我们也在挣扎,过了这个阶段自然会有答案。”

  最近,挣扎之后的丁磊终于找到了好工作,在面试另一家中直单位的时候,他放下了的老观念,与用人单位代表真诚交流,轻松赢得了在自己家乡分支机构的工作机会,他寝室的同学也在利用临近毕业的最后两个月时间紧张就业。在寒冬中挣扎过的就业观,也许更加成熟,也许更加现实,却一定会像这些年轻人一样理智、坚韧,与他们一起迎接并不遥远的春天。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1643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