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学生就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安阳人才网
当前位置:首页内外动态国内动态  
更多...
更多...
固顶文章  通知公告专题
固顶文章  公务员专题
固顶文章  网络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现场招聘专题
固顶文章  客户风采专题
固顶文章  调查专题
固顶文章  求职专题
固顶文章  招考专题
固顶文章  人才测评专题
固顶文章 手机版上线了!网址不变(w
固顶文章 新年新政新服务——只为回馈
固顶文章 目标分解&进度动态智能监控
固顶文章 月收入调查结果公布,触目惊
固顶文章 追忆傅江老先生的艺术造诣和
固顶文章 企业大脑
固顶文章 纬地与移动联合组建“云智慧
固顶文章 套餐调整:方便到让您没得说
固顶文章 年后不走了!家乡更要我..
固顶文章 【纬地云】荣获2017“中
更多...
为大学生就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8/11/28
 


            为大学生就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前几天碰见一位知名院校新闻系的研究生,明年毕业的他谈起找工作的经历,在挑工作和被工作挑之间,他只求“能被选中”。

  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的一名女生,原定于今年7月的入职时间被推迟了至少1年以上。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说:“其实很早就听说了金融风暴,但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后来市场会这样。甚至被推迟入职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行情会这么差。”

  这家报纸11月14日推出了“金融危机离我们有多远”专题系列报道,首篇即聚焦当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年复一年,如今即将走出校园的年轻学子,遭逢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较之往年更多了许多忧虑与奔波。职场规划要重新设计,学校和社会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学生:“危机年景”需要健康心态

  手里搂着自己的简历和用人单位的招聘材料,寻找工作机会的眼光充满渴望,进入招聘现场的队伍排得很长。这样的镜头上了电视,也成了杂志的封面。全球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用人单位纷纷缩减生产,节约开支,甚至裁员,这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添了一份萧瑟。

  学生就业更加务实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多地“瞄准那些受影响不大的行业求职”。

  《南风窗》以《大学生就业的“危机年景”》为题报道了今年大学生就业现状。记者调查发现,许多考生报考大学时普遍缺乏明确的工作志愿,毕业时,往往是非大城市、大企业不去;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毕业后也都不愿回家乡。有的毕业生惧怕激烈的就业竞争,想在学校多呆两三年,等能力强了再出去,于是就选择考研。

  另外,大学生对创业没有热情。记者采访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创业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资本、人际网络、社会阅历,还得有勇气、魄力和独到的眼光,“我们出去,什么都没有,自己生存都保证不了,怎么创业?”因此,他们平时根本不想创业的事,只想找份不错的工作。虽然学校开有创业课,但老师讲得也很平淡。

  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的采访时认为,大学生不仅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找准自己的定位;还要打破民营、外资、国企等“身份”意识,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把握各种就业机会。

  学校:反思教育模式正当其时

  经济、金融、国贸这些曾经炙手可热的专业,当下却首先感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寒意。一位专为国外大金融公司搜寻人才的猎头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这些公司的招人规模比去年少很多,去年的市场非常好,但今年几乎都没有要人的,只有裁人的。”

  这实际上也为高校开设专业提了个醒,依据一时的就业需求扎堆开设专业往往会埋下祸根。法律、新闻、经济和工商管理这些专业不都经过了类似“大跃进”式的扩张吗,结果呢,师资跟不上,学生没学到多少真东西,就业市场僧多粥少,只能是恶性竞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针对今年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多所学校已经采取措施予以应对,比如帮助学生调低心理预期、加大就业辅导力度等,而更远的举措还包括调整专业设置等。

  另外,学校应该在就业信息公布上秉持透明真实的原则。但事实上,一些高校还在玩马虎眼,就为了那个好听的就业率数字。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了一篇评论《90%的就业率是怎样统计出来的》,作者质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统计数据,并联系自己正在找工作同学,回答是“找工作很不容易,简历投了不少,但基本杳无音讯。”

  社会:为大学生就业创新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启动,共提供53万个岗位”,很多媒体都将此消息置于显要位置报道。正像此次活动的宗旨一样,社会就应该传递更多的“就业关怀”,帮助学生“放飞青春梦想”。

  在就业问题严峻的今天,社会应该为大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创业环境,比如税收减免、门槛降低。全社会应该有创业光荣的氛围。从更长远来说,消除城乡差距,公共资源不再过于集中在大城市,让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也能成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王德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不仅要加大对大学生岗位需求信息的指导,也要做好劳动力双方沟通渠道的服务工作。也有专家建议,政府应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含高职毕业生)的一切户口指标限制和人事指标限制以及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政分割。

  新华社的时评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综述评价:广大学生须正视当前的矛盾和问题,调整就业心态,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教育部门和学校也要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就业服务,对就业确实存在困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关怀和帮助。有关部门也要切实贯彻落实扶持大学生灵活就业的相应政策,在劳动关系、户籍管理、社会保险缴纳、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提供保障,在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贷款、收费减免等方面创新服务。

  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刺激经济,保障就业也是重要目标之一。全社会形成合力,在大学生就业冬季点燃一把火,驱散寒意,温暖前程。

 

来源:安阳人才网

点击:813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发表评论!